《岭南师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内容简介

   期次:第195期      查看:52   
                               牛道生
2014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一书是我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项目 “现代国际英语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最终结项的两部专著之一,并且被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列为外语战略研究丛书之一。
  全书分为6章,侧重从跨文化和中英语言文化交流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18世纪末以来,英语和英语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性影响,在近代中英语言文化交流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英美在华基督教会学校的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学校英语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新中国如何借助英语走向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英语热”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21世纪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将怎样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等。
  各章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鸦片战争前英语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论述:中英语言文化交流的起源,中英语言文化的第一次历史性冲突,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语言文化交流,近代中俄日三国对西方语言文化态度之比较等。笔者在本章提出一个创新学术观点:闭关自守的清政府长期无视和排斥英语文化,对于英国蓄谋已久的侵华战略情报一无所知,始终无法做到知己知彼,直到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仍然没有意识到为中国培养英语翻译人才的重要性,这是加速清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章 清代后期英语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论述: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会学校的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影响,清廷早期公派留美英学生对中国的影响,清末留日、欧美学生对中国影响之比较,中国近代英语翻译思想家的杰出代表辜鸿铭、严复和马建忠,英语对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创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第三章 英语对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重大影响。主要论述:英语对孙中山民主革命中产生过什么重大影响,民国时期的中国英语教育如何发展,英语对民国时期中国外交产生过什么重大影响,英语对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产生过什么重大影响,早期用英语传播中华文明的中外杰出学者代表人物有哪些等。
  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英语教育。主要论述:从新中国诞生至“文革”结束中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详细论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英语教育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影响中国英语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是什么等。21世纪中国应如何重视英汉双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五章 英语对当代中国的重要影响。主要论述:英语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英语对中国军队和中国外交的重要影响,英语对中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本章引用详实的史料说明,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建设年代,我党、我军和我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英语教育事业,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专门英语人才,把英语作为强大的战斗武器,对外宣传毛泽东思想,借助英语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充分发挥英语宣传媒介的强大作用,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第六章 英语对21世纪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论述:新世纪英语在中国第二语言的领域迅速扩大,在中国社会掀起的英语热久盛不衰。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汉语热也在全球掀起,中国在世界各国建立的孔子学院正在借助英语加速汉语走向世界。本章最后探讨了中国英语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英语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本书列举非常详实的史料雄辩地证明:20世纪初以来,在中国社会变革中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创立,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制定的《建国方略》、以及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署,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突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成功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申办和举办的圆满成功等,其中在那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中都缺少不了英语对其所发挥的重要影响。100多年来,英语已经成为中国人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教育等许多领域中赢得主动,取得胜利所不可缺少的强大斗争武器了。
  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英、美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卖国条约时,英语为穷凶极恶的殖民主义侵略者所掌握,曾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只是耻辱和血泪的话,那么,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英语为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所掌握以后,给中国人带来的是外交工作的胜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外贸事业的发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国家的日益强盛、人民的安居乐业、中华优秀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中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等。可见,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代,英语为不同的人们所掌握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效果。

岭南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253次访问,全刊已有34862773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