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赵金钟:师者风范学者情怀

   期次:第233期   作者:学生记者 杨斯惠   查看:352   



   赵金钟,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湛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教育教学一线,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


                                                                                      重师德抓改革培桃育李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有师德。”赵金钟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有职业操守,对讲台要有敬畏之心。


  2016年6月,赵金钟正式担任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一职,上任后,他首先进行的是教学改革,要求所有大一新生每个学期必须写完10篇以上作文,每一位老师,包括他自己,都必须改10名学生的作文。
  “作为师范生和中文、新闻生,写作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举措对学生将来考研、考公务员及当教师都很有利。”赵金钟说,虽然老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是大家积极响应,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教了30多年的书,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去判断应该如何讲课,怎么讲学生们会更容易接受。”赵金钟表示,教课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国家教育政策导向进行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为祖国培养接班人。
  “赵老师的课能学到很多东西,他会旁征博引,注重实例,不只是讲课本的内容,而且十分生动,大家都很喜欢。”17中本1班的黄浩燃说,他上过赵金钟的现代文学课,至今仍记忆犹新。


  “活心眼死功夫”做科研

搞创作谈起科研,赵金钟说,五四女作家、著名学者冯沅君的“心眼要活,功夫要死”给他很大启发,他也一直以这句话来要求自己。“心眼活才能发现问题,下死功夫就是要勤奋,我多年来都是这样做的,觉得很有用。”

年轻时,他在北方工作,常熬夜读书做科研,冬天冷,就为自己准备了三双厚度不同的棉鞋,根据不同的温度穿不同的棉鞋。他笑着说,他的脚对温度特别敏感。就是凭借这种努力,他在科研树上收获了累累硕果。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社科项目2项、厅级社科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省级、厅级项目多项;对胡风文艺理论和冯友兰家族史的研究曾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人民日报》《河南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全文复印。出版诗文集《流彩的石头》,成为中国作协会员。
  作为文传学院院长兼16中本1班班主任,虽然工作极其繁忙,但他仍旧抓住一切时间间隙,努力学习,更新知识。“要多看书,不然就会被时代抛下。”他感慨,“这是一个全民学习的时代,我也不能落后。”

  带团队树新风共谋事业发展

赵金钟十分重视学院老师之间的工作氛围创造和团队建设。他一直秉持“主动思考、认真工作、事有预案”的理念。在他的领导下,文学与传媒学院工作开展顺利,受到院内外一致好评。

“学院上下一心,干事创业的风气很好,我们建立了公平竞争的机制,让老师们在良性环境里愉快地工作。”赵金钟希望,在全院营造一个和谐相处、积极进取的院风。为了增进团结,文传学院经常组织全体教师举办趣味文体活动,让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互相交流。
  赵金钟作为院长,不仅坚持带好学院的管理团队,也坚持带好教学科研团队。他主持的校级精品课程———现代文学,团队里都是教授和副教授,力量很强大。赵金钟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学生也能受益。他计划下一步再将课程优化,争取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为申硕助力。

岭南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363次访问,全刊已有348632905次访问